天问一号、墨子号、悟空号、探月工程……一直以来,中国科大人都在深空探测领域发光发热。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756)曾说:“未来,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沿着一代代航天人的足迹,不惧孤寂、保持好奇,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天都论坛--深空探测学术沙龙项目,由深空探测实验室和中国科大深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协办,旨在为推进中国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天都论坛--深空探测学术沙龙第22期安排如下:
报告时间:10月18日(周三)下午14:30-16:30
报告地点:东区USTC1958咖啡厅
线上观看:本期沙龙将通过腾讯会议向国内同行、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深空探测实验室及校内外师生开放。腾讯会议号:948-6295-3639(密码:1958)
嘉宾简介
本期分享主题:月球地下花岗岩岩基的遥感探测
封剑青,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Planetary Science Institute)研究员,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大,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直从事深空探测科研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固体星球表面的微波遥感、温度的数值模拟以及次表层结构的反演。于2009年至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任职,主要进行嫦娥系列任务微波辐射计和测月雷达的数据解译与研究。2018年至今在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工作,参与多项NASA探测任务。现任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红外辐射计Diviner团队CO-I、木星探测任务(JUNO)微波辐射计MWR团队研究科学家。目前聚焦于月球的地下热流的分析及其地质学意义的研究。
报告简介
一般认为,太阳系除了地球外的其他地方几乎没有花岗岩。要在岩浆系统中得到花岗岩成分,需要多阶段的熔融和分异过程,地球上丰富的水分和板块构造促进了这些过程的发生。尽管月球上缺乏这些条件,但已发现很少量的花岗岩样本,其起源和它们代表的系统的规模尚不清楚。形成花岗岩的过程将提高放射性元素的浓度。利用嫦娥1号和2号的微波探测仪获取的数据,我们发现月球背面富含钍的Compton–Belkovich区域具有很高的微波亮度温度异常。综合其他遥感数据的研究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该地区月表以下深处存在一个大约50公里直径的花岗岩岩基,其中富集的放射性元素提供了较高的地下热流。我们测得峰值热通量约为每平方米180毫瓦,是月球高地平均值的大约20倍。该热异常特征的强度和范围意味着在月球上(特别是Procellarum地区之外)存在一个类似地球的、多次演化的花岗岩体系。
本期分享主题:面向行星探测的太赫兹谱仪技术
朱皓天,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引才计划”入选,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201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2016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2016年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实验室任访问学者, 2017-2018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皇家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做博士后;2018年-2020年在法国巴黎天文台,LERMA做博士后,承担下一代ALMA研制任务。2020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目前从事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太赫兹载荷任务规划及太赫兹技术研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深空探测的太赫兹谱仪技术,面向地球科学的太赫兹焦平面阵列技术,太赫兹先进探测器技术,太赫兹系统集成技术等。
报告简介
太赫兹谱探测技术是一项新的面向太阳系行星探测的通用技术。该技术是自2004年ESA探测67P彗星以来一直在发展的行星探测技术。可用于探测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彗星等具有挥发分的星体,探明其气体成分,大气温度和风速,同时,对于冰质天体,也可对其表壤热惯量进行探测。本次报告将介绍针对木星、金星、谷神星等太阳系天体探测任务的太赫兹谱探测技术进展。
深空探测实验室
深空探测实验室于2022年2月25日揭牌,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图书馆VIP三方共建,是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实现科学、技术、工程融合发展的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实验室总部设在合肥,分部设在北京。
中国科大统筹校内优势力量建立深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精准对接深空探测实验室研究单元,覆盖众多优势学科,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有效支撑实验室建设,为实验室和航天强国建设贡献科大力量。
科普基金
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设立科普基金,旨在秉承中国科大“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以科教报国为己任,助力传承和培养科学传统,建设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倡导、弘扬科学精神。
目前,科普基金已支持科普讲座(墨子沙龙、石头科普沙龙、《名医来了》、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科普美育(In the Lab、阅壤)、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科技馆援建等系列科普项目,将复杂深奥的科学成果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公众及时掌握科学知识。